統計與出版品banner

統計與出版品

一、香蕉收穫面積1萬4,672公頃,總產量36萬696公噸,較常年增產3%;春夏蕉產量19萬4,510公噸,較111年增產4%(預測月份3至6月、8月至翌年1月)

香蕉主要產地分布於中南部及東部地區,並以屏東縣為最大產區,依採收季節可分為春夏蕉(2月下旬至9月中旬採收)及秋冬蕉(9月下旬至翌年2月上旬採收)。112年綜合各產區觀測結果,部分產區受黃葉病、人口老化等影響略有減少種植面積,部分產區因檳榔廢園後轉作香蕉,面積略有增加,整體面積變動幅度不大;產量部分,受111年下半年氣候溫暖,112年初寒流對整體產量影響不大,預估112年產量略較111年增加。112年預估收穫面積1萬4,672公頃,與111年1萬4,618公頃相當,較常年平均1萬4,975公頃減少2%;產量36萬696公噸,較111年35萬1,158公噸增產3%,較常年平均35萬8公噸增產3%。112年春夏蕉預估收穫面積為7,417公頃,較111年7,302公頃增加2%;產量19萬4,510公噸,較111年18萬6,600公噸,則增產4%。

二、番石榴收穫面積7,914公頃,總產量20萬5,340公噸,較常年增產10%;上半年果產量9萬9,336公噸,較111年增產2%(預測月份3至10月)

番石榴為熱帶常綠果樹,週年可開花結實,主產區分布於高雄、臺南、彰化及屏東等縣市,品種以珍珠拔為大宗,並依採收季節分為上半年果(1至6月)及下半年果(7至12月)。番石榴運用不同修剪時期調節生產,以配合市場需求,並可避開6至9月水果盛產期及颱風豪雨季節。番石榴技術門檻較低,近年收穫面積有增加趨勢,又近5年間107、108、110年有豪雨、水災、乾旱等影響,111年亦略有霪雨等影響,112年評估產量相對增加。預估112年收穫面積7,914公頃,與111年7,914公頃相當,較常年7,602公頃增加4%;產量20萬5,340公噸,較111年19萬7,502公噸增產4%,較常年18萬7,164公噸,則增產10%。上半年果預估收穫面積7,914公頃,與111年7,914公頃相當;產量9萬9,336公噸,較111年9萬7,184公噸增產2%。

三、木瓜收穫面積2,640公頃,產量13萬4,919公噸,較常年增產7%;夏果產量8萬350公噸,較111年增產4%(每月預測)

木瓜為熱帶果樹,主產區為臺南、屏東、南投等縣市,品種以台農2號為大宗。木瓜可連續開花著果,並可藉由人為疏花疏果進行產期調節,適當調節果實於價高或病害較少的季節產出,因此全年可採收,依採收季節可分為夏果(3月至8月)及冬果(9月至翌年2月)。112年各產區面積變動不大,產量則相對於111年部分產區受5-6月降雨影響,及近5年產量受107、108、110年水災、豪雨影響,預估相對提升。112預估收穫面積2,640公頃,較111年2,602公頃增加1%,與常年2,639公頃相當;產量13萬4,919公噸,較111年12萬8,596公噸增產5%,較常年12萬6,037公噸,則增產7%。夏果預估收穫面積2,640公頃,較111年2,602公頃增加1%;產量8萬350公噸,較111年7萬7,337公噸,則增產4%。

四、鳳梨收穫面積7,185公頃,產量37萬9,425公噸,較常年減產9%(預測月份2至7月)

鳳梨主產區分布於屏東、嘉義、臺南、高雄及南投等縣市,栽培品種以臺農17號(金鑽)為大宗,主產期為3月至6月,其餘尚有加工用之開英種(土鳳梨)、台農20號(牛奶鳯梨)、台農16號(甜蜜蜜)、台農22號(西瓜鳳梨)、台農23號(芒果鳯梨)等不同產期之品種。鳳梨自定植至採收約需18個月,自然狀態下產期集中於6月至8月,然因夏季高溫多雨易使肉聲果比率上升。為提升果實品質且避免供過於求,並因應消費市場需求或配合鮮果外銷,農民多實施產期調節,於8月至10月進行催花處理生產春果,農糧署也持續推廣不同產期鳳梨品種,調節鳳梨市場供貨時間。鳳梨早期栽培模式以3年2收為主,近幾年逐漸轉為2年1收模式,又近年受外銷受阻、農業人口老化及資材成本上漲等因素影響,部分農友種植意願降低,致收穫面積減少。111年下半年氣候溫暖,部分產區提早催花,各產區生育情形尚佳,目前已逐漸進入產季。112年預估收穫面積7,185公頃,較111年7,447公頃減少4%,較常年平均7,971公頃減少10%;產量37萬9,425公噸,較111年38萬2,953公噸減少1%,較常年41萬7,649公噸,則減產9%。

五、梅收穫面積3,261公頃,產量1萬5,866公噸,較常年減產11%(預測月份2至4月)

梅為多年生落葉果樹,主產區為高雄、南投、臺東、臺南、臺中及花蓮等縣市之中低海拔山坡地,產期為每年3月下旬至5月下旬。為因應梅農老化等情形,農糧署持續輔導竿採梅農友與加工場契作,並對有競爭力地區輔導轉型為手採梅。近5年收穫面積受勞動力人口老化等因素影響,有逐年下降趨勢,112年開花時間較晚,雖低溫時數尚足,開花情形尚可,惟受栽培管理、種植品種及雨水量等影響,部分產區結果率不佳,後續仍需持續觀測結果率及果實生育情形。112年預估收穫面積3,261公頃,較111年3,363公頃減少3%,較常年平均3,514公頃減少7%;產量1萬5,866公噸,較111年1萬9,173公噸減產17%,較常年1萬7,881公噸,則減產11%。

六、梨收穫面積4,932公頃,產量9萬9,692公噸,較常年減產1%(預測月份2至4月)

臺灣梨可分為高需冷性溫帶梨,如豐水、新世紀、新興、幸水、新雪梨等,低需冷性梨,如橫山、晶圓、蜜雪梨等,及高接梨,以優良溫帶梨品種之花芽,經滿足低溫需求後作為接穗。溫帶梨主產區為臺中市和平區,於4月上旬開花,8月至11月收穫;高接梨主產區為臺中市東勢區、苗栗縣卓蘭鄉等,於12至2月間嫁接,5至8月收穫。本年高接梨主產縣市受1月寒流影響,有授粉不佳、重新嫁接及部分品種梨穗供不應求之情形,惟目前相較於111年年初低溫造成之影響,產量仍評估相對增加,後續仍需持續觀測重新嫁接後生育情形。預估112年收穫面積4,932公頃,與111年4,940公頃相當,較常年5,075公頃減少3%;產量9萬9,692公噸,較111年產量9萬8,946公噸增產1%,較常年10萬880公噸,則減產1%。

七、蓮霧收穫面積2,844公頃,總產量4萬1,125公噸,較常年減產18%(預測月份1至3月)

蓮霧為多年生常綠果樹,最大產區位於屏東縣,包含鹽埔、內埔、枋寮、林邊、南州及佳冬鄉,其餘產區如高雄市六龜鄉及嘉義縣梅山、中埔鄉。自然氣候環境下,蓮霧一般開花期南部約在3至5月,北部為5至7月,盛產期南部地區約在5至7月,而北部則為7至9月。鑒於夏季期間為各種水果生產旺季,市場競爭激烈,且逢雨季病蟲害危害品質,高屏地區蓮霧大都實施產期調節,利用環刻、淹水、斷根及蓋黑網等逆境處理配合催花,將產期提早在11月至翌年4月間採收,以生產冬、春果,其他產區則以夏果為主。蓮霧因管理不易及生產成本高,近5年收穫面積有下降趨勢,主要係部分產區囿於生產成本高、人力老化、廢園增加所致,112年部分產區早花受高溫有裂果、病害等影響,又受12月中旬寒流影響造成部分產區落果、裂果,整體相較於111年受寒流落果之情形,產量再略減。112年預估收穫面積2,844公頃,較111年2,898公頃減少2%,較常年平均3,063公頃減少7%;產量4萬1,125公噸,較111年4萬7,002公噸減產13%,較常年5萬147公噸,則減產18%。
  • 資料來源:農糧署企劃組調查分析科
  • 瀏覽人次:45621
  • 更新日期:112-03-0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