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6 - 94年全國十大績優及優良農業產銷班專輯
P. 26
在班的基本組織運作方面設置風險管理機制,希望能從自訂產銷
班生產管理手冊中,將栽種、收割、儲存、加工等風險因子分析管理,
並能在生產流程中去除風險,建立安全高品質的銀川有機米。並計畫
以班員知識、團隊、福利與培養核心幹部為主的農業栽培方式,成立
有機米專用場、CAS 生產標準、表單電腦化為重點的製造流程。以品
牌形象與知名度為操作重點、以商品多元化、優質化與國際化的市場
行銷。
第一包有身分證的米—生產履歷
慈心認證—班員自 90 年 4 月接受慈心有
機發展基金會舉辦教育訓練,並進行採土、採
水、做地籍資料確認,由於山區的地籍資料已
經 30、40 年未更新,更透過航照圖與地籍圖
核對資料,整理出一 套完整的核對表。後續的
輔導包括經常性的田間訪查與面對面的農民訪談,以凸顯「只有發自
內心的認同,有機農業才能落實」的特色,91 年 10 月正式通過慈心
驗證,光榮的時刻更讓賴班長及全體班員自我期許:「銀川有機米,
好山、好水、好農民」。
生產履歷—銀川米的包裝上,一張白色的條碼
紙上寫著「生產履歷」這是台灣第一家擁有「生
產履歷」的稻米,在微風廣場地下超市消費者
在掃描機一刷,看到銀川米整個生產、加工過
程,包括插秧、何時灑多少有機肥等等,甚至
透過網路,還可以看到遠在花蓮的產地田間狀
態。產銷班可藉由生產履歷,持續追蹤整個生產、處理加工及流通販
售過程,在消費者和供應商之間建立雙向的可追蹤系統,它不僅是追
蹤產品本身,更能了解農產品的由來始末,等於是一張身分證。
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與資策會共同推動的生產履歷資訊化(開發農
業產銷及輔導相關應用系統-開發有機米栽培監控示範資訊系統)包
括:田間環境資料蒐集子系統、田間影像資料蒐集子系統、生產履歷
紀錄子系統(紙本紀錄、網站填寫、田間紀錄板)、銀川有機米生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