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91 - 2015十大神農暨模範農民專刊
P. 91

32   歲的他在 6           年前終於清楚地知道自己真正想做的事,於是繞了



             一圈,他回到臺中新社當一個能整日與花卉為伍的快樂花農。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因為是初踏入花卉種植領域,有一些傳統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做法廖秉鋐無法理解也有疑慮,比如他相當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疑惑種植一定需要使用那麼多農藥嗎?但因為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當時自身的專業知識還很不足,於是他認真地



             到農業改良場及農藥試驗所等農政單位上課學習,終於了解減少用藥


             的正確知識和其他農業專業技能。於是他用微生物代替農藥,減低成


             本,並調整合適介質的比例,不僅讓花的品質更好,更能較市售一般



             介質一天節省 50 噸的用水量。






                 廖秉鋐也從種植的過程中學習到面對與克服困難,「原來花很嬌


             貴,低溫多濕、高溫多濕都不行。」他說,最嚴重的一次挫折是在



             2013 年遭受灰黴病的侵襲,一個區域中整園的花全部報銷,一年的心



             血付之一炬,但也只能面對然後重新來過。「但我因此學習到介質很


             重要,盡量讓田間的濕度降低,得病率也可以降低。」後來他更採用


             溫室設施,將外來的影響控制降至最低。
   86   87   88   89   90   91   92   93   94   95   9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