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6 - 建國百年十大產銷績優農業產銷班
P. 6
在這套模式運作下,一些年紀較大、不再耕種的農民,便將土地交由該班
耕作,實踐「小地主大佃農」的精神。陳燕卿說,「其實要吸引年輕人返鄉耕
作,收益必須比在都市的收入高才行!『漂鳥計畫』及『園丁計畫』雖然吸引
許多退休公教人員或嚮往農村生活的人投入,但這些人可能沒有務農經驗,下
田插秧或除草幾天,可能就受不了了。」
陳燕卿於是自行承租農地,甚至向鄰近地區推廣,再依班員本身專業進行
耕種,讓班員們在自己的田地外還有另一筆收入;目前承租耕種面積達 12 甲 。
這樣的分工模式,自產銷班成立即開始實
行,如今每位班員不但各有專業領域,且經過
長期磨合,彼此間也建立高度默契。「共耕」
模式的成敗鍵,就在於班員間的溝通與配合,
而溝通過程中難免會有不同意見,此時班長就
扮演居間協調的角色。
經常邀請專家學者為班員技術指導。
產履驗證 從先鋒到永續
「身為班長,要有付出的心理準備。
我有 2 個會議室,不論班員想溝通意見
只是聊聊天,或想跟老農請教耕種技術,
都會到這裡,長期以來,班員間未曾有過
激烈爭執。」,或許是班員們常常到班長
家「開講」,一有爭端,陳燕卿就及時調
產銷履歷建置必須透過資訊化。 解,避免班員間產生心結。獲知入選十大
績優農業產銷班,班員們十分興奮,對於
採行已久的專業分工耕作模式獲得外界
肯定,除深感榮耀外,也增添自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