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5 - 建國百年十大產銷績優農業產銷班
P. 45
所耗費的時間、心力及成本都比傳統栽培方式高,但無
毒農業品質、安全「掛保證」,該班生產的火龍果不僅通
過檢疫、進軍日本,且獲得消費者高度肯定,在臺北第
一果菜市場平均每公斤拍賣價達 120 元,他所生產的火
龍果更創下每公斤 230 元的天價紀錄。 果農仔細觀察網袋內火龍果
生長情形。
人工套袋 農事作業繁瑣
為確保火龍果的品質,該班特別在有機栽培區周圍種樹以與鄰田隔離,以
確保不受污染;為改善栽培管理技術,班員並利用自有農田進行研究,找出適
合東部多風多雨氣候條件的最佳管理技術。
簡佰隆表示,雖然東部地區日照充足、
適合火龍果生長,但秋冬季多雨、多颱風,
風災過後,往往造成果樹折損,因此班員
利用鋼索搭建約一人高的網狀水平架,一
來便利田間管理,二來也可支撐果樹避免
遭受颱風侵襲,不過光是鋼索架每分地的
成本就比西部多出 10 萬元。此外,為解
產銷班添購選果機,可以確實做好分級。
決有機栽培經常出現外觀被蟲啃嚙、賣相
不佳的問題,該班也研發出青果時套網、紅果時套紙袋的方法,以避免蝸牛、
樁象分一杯羹。
火龍果無法藉助機器、必須全由人工進行套袋作業,對農民而言,又是一
筆花費。外表看來「粗壯」的火龍果樹,遇雨得擔心不結花苞,遇風得防範斷
枝威脅,入口香甜的果實,背後的栽培過程竟是如此費工而繁瑣。這個人力密
集的行業,對人口老化情形嚴重的鄉村而言,負擔十分沈重,班員李俊東說,
該班班員平均年齡約 40 歲,中壯年人力尚可應付,透過產銷班共同運作的方
式,還可支援年紀較大的班員,而這也是產銷班的精神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