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4 - 建國百年十大產銷績優農業產銷班
P. 44
部地區大雨連連,當地火龍果延後採收,不僅趕不及外銷日本的檢疫作業,還
遇上西部產地的火龍果產期,全臺產期集中,已經預告將面臨量多價跌的慘況。
儘管如此,全班依舊按照既定的時程,起早回晚地照顧火龍果,從套網、套袋
到採收,絲毫不敢馬虎。
班長李清秋堪稱東部栽種火龍果第一人,來自嘉義縣竹崎鄉的他,果樹栽
培家學淵源,民國 84 年間,因緣際會下,將家鄉火龍果樹苗帶回東部;試種
初期,火龍果甜度不足,市場接受度不高,但班員們發現,花東地區的氣候條
件及玉里高寮部落的黑質土很適合栽種火龍果,經過多年的改良與研發,不僅
種出甜度高達 22oBrix 的火龍果,種植面積與果農人數也逐年增加,目前產
銷班 22 名班員中,有 14 人種植火龍果、面積達 20 公頃。
有機栽培 拍賣價創紀錄
種植火龍果 8 年的班員簡佰隆表示,土
壤含水量左右火龍果在樹上停留的時間,西
部地區的土壤含水量高、容易積水,因此果
紅後 10 天內就必須採收,否則會裂果;而
玉里高寮部落的黑質土排水良好,採收期可
長達 14 天,果實在樹上獲得更充分的日照,
成長時間比一般火龍果多了一倍,品質相對
水平鋼索讓火龍果園長勢一致。
較佳。
除了優異的天然環境外,該班班員堅持有機栽種、有別於西部產地的鋼索
架、套網及套袋栽培改良,並與產官學密切合作都是成功的因素。
李清秋表示,該班班員向心力強,推廣友善環境的安全農業,高達 8 成參
與共同選別、分級、運銷、計價,行銷通路多元,透過團隊力量,發揮產銷班
最大效益,使所有班員均能獲利。例如,透過產銷班擴大經營規模,建構並鼓
勵班員集中於有機集團栽培區,一起提升管理技術,雖然有機栽培較為辛苦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