農糧業務資訊banner

農糧業務

米飯烹煮的要領

要將白米(或糙米)煮成米飯,大致上要經過洗米、浸水、加熱、燜蒸等過程,每一過程都會影響煮成米飯的香Q品質,以下介紹各個步驟的目的及要領。
  1. 洗  米
    洗米主要目的在洗去附著於米粒上的雜質及異味。洗米過程,水分會滲入米粒中(部份異味也會隨之進入)。同時部份營養份會從米粒中流出。因此洗米時間愈長,被米粒吸附的異味愈多、營養份(如無機質或維生素B1)也流失愈多。
    要領
    動作要輕且快,通常2-3次就夠了
    加水量:
    最佳的加水量是足夠讓澱粉完全吸收,而不殘留,煮出來的飯最有黏彈性。
    要領
    一般以電子鍋煮飯時,米和水的比率為1:1.2,也就是1杯米加1.2杯水,新米可酌減水量為1.1杯,舊米則增加到1.3杯到1.4杯水。目前台灣新米上市時間由南到北,一期作由5月中旬到8月中旬,二期作由10上旬到翌年元月,消費者可以斟酌調整加水量。
  2. 浸 水
    浸水的主要目的在於使水份能充份進入米中,並活化米粒中的澱粉酵素,使澱粉較容易轉變成游離糖及完全糊化(熟化),增加飯粒甘甜味及黏彈性。若浸水時間不夠長便開始加熱,米粒外層會先糊化,造成水份不易進入米粒內層、煮出來的飯內層較乾硬(有時候不易熟透)、外層太濕稠、缺乏黏彈性。要領煮飯前浸水約2小時,若以50℃的溫水浸米,可將時間縮短為30分鐘。若煮糙米則因吸水性較差,需泡12小時以上。
  3. 加 熱
    加熱主要在提供足夠的能量使澱粉糊化(熟化),一般的電鍋或電子鍋,煮飯時可以使溫度快速上升、達到糊化的目的。但是澱粉酵素能發生作用的溫度為40℃-60℃,如溫度上升太快,又浸水時間不夠,澱粉酵素就沒有充足的時間作用,煮出來的飯也較不甘甜,且缺乏黏彈性。
  4. 燜 蒸
    電鍋或電子鍋加熱煮飯功能完成後,利用鍋內餘溫、讓米粒間殘餘的水份達到均衡狀態,一般約10-15分鐘,之後即能達成平衡。若燜蒸時間不夠,米粒間會有水份殘留,且米粒粘彈性差,常有「沒熟透的感覺」。
    要領

    電鍋加熱煮飯燈熄滅後再燜10-15分鐘,之後若能充份翻動飯粒,再蓋上鍋蓋,讓多餘水份蒸發掉(約5分鐘),則效果更佳。
  • 資料來源:農糧署稻作產業組(稻米經營科)
  • 瀏覽人次:5160
  • 更新日期:107-02-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