統計與出版品banner

統計與出版品

113年4月果品生產預測

一、香蕉收穫面積1萬4,287公頃,總產量34萬9,022公噸,較常年增產2%;春夏蕉產量18萬4,899公噸,較112年增產1%。(預測月份3至6月、8月至翌年1月)
 
    香蕉主產區分布於中南部及東部地區,屏東縣為最大產區,依採收季節可分為春夏蕉(2月下旬至9月中旬採收)及秋冬蕉(9月下旬至翌年2月上旬採收)。113年綜合各產區觀測結果,部分產區受黃葉病、人口老化等影響略有減少種植面積,部分產區則因檳榔廢園後轉作香蕉,面積略有增加,整體面積變動幅度不大;產量部分,相對112年受7-10月颱風影響,評估產量較上年增加。預估113年收穫面積1萬4,287公頃,較112年1萬4,492公頃略減1%,較常年1萬4,833公頃減少4%;產量34萬9,022公噸,較112年33萬3,234公噸增產5%,較常年34萬3,751公噸增產2%。113年春夏蕉預估收穫面積為7,142公頃,較112年7,338公頃減少3%;產量18萬4,899公噸,較112年18萬2,247公噸,則增產1%。
 
二、番石榴收穫面積7,855公頃,總產量20萬4,407公噸,較常年增產8%;上半年果產量9萬9,331公噸,較112年增產13%。(預測月份3至10月)
 
    番石榴為熱帶常綠果樹,周年可開花結實,主產區分布於高雄、臺南、彰化及屏東等縣市,品種以珍珠拔為大宗,並依採收季節分為上半年果(1至6月)及下半年果(7至12月)。番石榴運用不同修剪時期調節生產,以配合市場需求,並可避開6至9月水果盛產期及颱風豪雨季節。番石榴技術門檻較低,近年收穫面積有增加趨勢,又近5年間108、110、111年有豪雨、水災、乾旱等影響,112年亦遇7-10月颱風,113年評估產量相對增加。預估113年收穫面積7,855公頃,與112年7,874公頃相當,較常年7,748公頃略增1%;產量20萬4,407公噸,較112年18萬8,045公噸增產9%,較常年19萬132公噸,則增產8%。上半年果預估收穫面積7,855公頃,與112年7,874公頃相當;產量9萬9,331公噸,較112年8萬7,914公噸增產13%。
 
三、木瓜收穫面積2,561公頃,產量13萬1,149公噸,較常年增產5%;夏果產量7萬7,875公噸,較112年增產5%。(每月預測)
 
    木瓜為熱帶果樹,主產區為屏東、臺南及南投等縣市,品種以台農2號為大宗。木瓜可連續開花著果,並可藉由人為疏花疏果進行產期調節,適當調節果實於價高或病害較少的季節產出,因此全年可採收,依採收季節可分為夏果(3至8月)及冬果(9月至翌年2月)。113年各產區收穫面積變動不大;產量部分,近5年產量受108、110、111年水災、豪雨影響,112年部分產區遭遇高溫乾旱、7-10月颱風,113年評估產量相對提升。預估113年收穫面積2,561公頃,較112年2,585公頃略減1%,較常年2,638公頃減少3%;產量13萬1,149公噸,較112年12萬2,860公噸增產7%,較常年12萬4,491公噸,亦增產5%。夏果預估收穫面積2,561公頃,較112年2,585公頃略減1%;產量7萬7,875公噸,較112年7萬4,007公噸,則增產5%。
 
四、鳳梨收穫面積6,926公頃,產量36萬7,293公噸,較常年減產8%。(預測月份2至7月)
 
    鳳梨主產區分布於屏東、臺南、高雄、嘉義及南投等縣市,栽培品種以台農17號(金鑽)為大宗,主產期為3月至6月,其餘尚有加工用之開英種(土鳳梨)、台農20號(牛奶鳯梨)、台農16號(甜蜜蜜)、台農22號(西瓜鳳梨)、台農23號(芒果鳯梨)等不同產期之品種。鳳梨自定植至採收約需18個月,自然狀態下產期集中於6月至8月,然因夏季高溫多雨易使肉聲果比率上升。為提升果實品質且避免供過於求,並因應消費市場需求或配合鮮果外銷,農民多實施產期調節,於8月至10月進行催花處理生產春果,農糧署也持續推廣不同產期鳳梨品種,調節鳳梨市場供貨時間。鳳梨早期栽培模式以3年2收為主,近幾年逐漸轉為2年1收模式,又近年受外銷受阻、農業人口老化及資材成本上漲等因素影響,部分產區農友種植意願降低。預估113年收穫面積6,926公頃,較112年7,128公頃減少3%,較常年7,697公頃減少10%;產量36萬7,293公噸,較112年38萬1,501公噸減少4%,較常年40萬1,399公噸,亦減產8%。
 
五、梅收穫面積3,266公頃,產量1萬4,831公噸,較常年減產12%。(預測月份2至4月)
 
    梅為多年生落葉果樹,主產區為高雄、南投、臺東、臺南、臺中及花蓮等縣市之中低海拔山坡地,產期為每年3月下旬至5月下旬。為健全梅產業發展,農糧署持續輔導竿採梅農友與加工場契作,並對有競爭力地區輔導轉型為手採梅。近5年收穫面積受人口老化等因素影響,有逐年下降趨勢;113年部分產區雖因氣溫影響致花序不齊,惟相較112年有雨水不足的情形,評估整體產量仍較上年略有增加。預估113年收穫面積3,266公頃,與112年3,279公頃相當,較常年3,418公頃減少4%;產量1萬4,831公噸,較112年1萬4,022公噸增產6%,較常年1萬6,826公噸,則減產12%。
 
六、梨收穫面積4,851公頃,產量9萬1,499公噸,較常年減產6%。(預測月份2至4月)
 
    臺灣梨可分為高需冷性溫帶梨,如豐水、新世紀、新興、幸水、新雪梨等,低需冷性梨,如橫山、晶圓、蜜雪梨等,及高接梨,以優良溫帶梨品種之花芽,經滿足低溫需求後作為接穗。溫帶梨主產區為臺中市和平區,於4月上旬開花,8月至11月收穫;高接梨主產區為臺中市東勢區、苗栗縣卓蘭鎮等,於12至2月間嫁接,5至8月收穫。本年高接梨主產縣市受1月寒流影響,有授粉不佳、重新嫁接之情形,惟112年亦有年初低溫造成危害,初估產量與上年相當,後續仍須持續觀測重新嫁接後果實生育情形。預估113年收穫面積4,851公頃,與112年4,860公頃相當,較常年4,991公頃減少3%;產量9萬1,499公噸,與112年產量8萬8,570公噸相當,較常年9萬7,218公噸,則減產6%。
 
七、本地種芒果收穫面積2,304公頃,產量1萬6,697公噸,較常年增產1%(預測月份4至6月)
 
    本地種芒果俗稱土檬果、柴檨、土檨仔,主產區分布於屏東、臺南及高雄等縣市,以屏東縣收穫面積最多,主要產期為3至5月。本地種芒果果實不大,惟酸甜風味十足且香氣濃郁,深受消費者喜愛,其幼果可供製作情人果,成熟果可製作蜜餞、芒果干、冰沙及芒果汁等加工產品。近年部分產區有廢園面積增加情形,亦有部分田區轉作改良種芒果等作物,面積略有減少,113年開花情形尚佳,目前屏東縣早果已逐漸開始採收,初估產量與上年相當。預估113年收穫面積2,304公頃,與112年2,309公頃相當,較常年2,434公頃減少5%;產量1萬6,697公噸,較112年1萬6,192公噸增產3%,較常年1萬6,524公噸,亦增產1%。
 
八、改良種芒果收穫面積1萬3,649公頃,產量15萬4,725公噸,較常年增產1%(預測月份4至7月)
 
    改良種芒果栽培品種以愛文最多,金煌次之,凱特、海頓及玉文等其他品種栽培面積較少。主產區分布於臺南、屏東及高雄等縣市,其中又以臺南市種植面積最多,約占全臺改良種芒果種植面積50%。各地產期略有差異,屏東地區主要產期為5至6月,臺南地區約為6月中旬至8月,透過栽植不同品種或產期調節,可提早或延後產期,使4至10月皆有芒果可供應市場。本年各產區芒果已進入開花著果期,部分產區有開花參差或受氣溫高低變化等影響,造成開花結果不佳、酥花等情形,實際產量仍須持續觀察實際生理落果及農友疏果、套袋後生育情形。預估113年收穫面積1萬3,649公頃,較112年1萬3,757公頃略減1%,與常年1萬3,680公頃相當;產量15萬4,725公噸,較112年16萬3,730公噸減產5%,較常年15萬3,326公噸,則增產1%。
 
九、荔枝收穫面積9,536公頃,產量5萬6,815公噸,較常年增產2%(預測月份4至6月)
 
    荔枝為亞熱帶常綠果樹,栽培品種以黑葉為最多,其次為早熟種玉荷包,另有部分栽培地方品種或新育成品種。主產區為高雄、臺中、南投及臺南等縣市,主要產期為5至8月。荔枝種植面積近年受天然災害、蟲害及務農人口老化等影響,面積逐漸減少;近年平均產量波動較大,係因110年遭遇高溫乾旱、111年有低溫降雨致授粉不良,本年則受氣溫高低變化影響,各產區開花情形普遍不佳,且須持續觀測後續生理落果及果實發育情形。預估113年收穫面積9,536公頃,與上年9,549公頃相當,較常年9,667公頃略減1%;產量5萬6,815公噸,較上年6萬6,205公噸減產14%,較常年5萬5,528公噸,則增產2%。
 
十、葡萄(夏果)收穫面積2,195公頃,產量4萬2,995公噸,較常年減產2%。(預測月份夏果4、5月;冬果10、11月)
 
    葡萄為多年生溫帶果樹,主產區為彰化、臺中、苗栗及南投。葡萄產期調節技術發達,最普遍的栽培模式為6至7月生產夏果及12至1月生產冬果之一年二收模式,另有利用溫室設施栽培生產3至5月早春葡萄或僅收夏果等一年一收栽培模式,葡萄(夏果)預測則包含早春葡萄或夏果。臺灣葡萄栽培品種以鮮食葡萄巨峰為主,與進口葡萄具區隔性,惟葡萄雖具高經濟價值,因栽培技術門檻高,耗費勞力且易受氣候影響,近年有廢園及轉作其他作物之趨勢,種植面積較常年減少。本年彰化產區早春葡萄產量正常,已陸續產出,其他產區夏果相對112年受3月封面及4月雨害影響,評估整體產量較上年增加。預估113年收穫面積2,195公頃,與112年2,205公頃相當,較常年2,319公頃減少5%;產量4萬2,995公噸,與112年3萬8,946公噸增產10%,較常年4萬3,907公噸,則減產2%。
  • 資料來源:農糧署統計室
  • 瀏覽人次:244
  • 更新日期:113-04-03